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关于加强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9-07-1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文明和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由于可用水源相对减少、环境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使用管理不当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加上人们对缺水的认知普遍不足,不注意节约用水,导致水的供求矛盾不断加剧。为了保持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必须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一、我市的水资源特点及利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水源条件的有限性
一是自然降水不均衡、河网水库容量小。我市自然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年65%降水产流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10月份。同时南通没有水库、湖泊,地表水源主要通过内河河道储存和输送。全市每平方公里内虽有大中沟以上河道2.61km,各类河道水面积约660km2,但这些河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河床淤积及基建堵塞等影响,河道淤积土方已达1.5亿m3,河床容蓄调节及输水能力逐步减小,大部分降水产流被排入长江、大海,多年平均可利用地面水资源总量仅为16.7亿m3
二是长江引水能力逐步下降。由于长江河势的变化、引水口淤积和上游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分流及海水倒灌的影响,导致我市长江引水能力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引水成本不断增加。加上近年来大力推进沿江开发,江岸线已基本被开发为港口、码头,能够作为引水使用的江段越来越少,现有引水口门如碾砣港、九圩港外侧和天生港水道逐步衰退,港槽淤积,引水能力仅有设计能力的60%左右。长江引水量多年平均仅为37.6亿m3
三是地下水的开采受限。年平均深层地下水资源量为1.56亿m3,实际利用深层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0亿m3。由于不可再生性,大规模的地下水开采容易导致地面下沉、海水渗透等地质灾害。为此,我市已经开始全面实施深井水限采规划,可以开采使用的地下水资源越来越少。
据预测,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我市年平均缺水量为4.8亿m3;一般干旱年缺水量为5.6亿m3;特殊干旱年缺水量为7.9亿m3
(二)水环境污染导致水质型缺水
一是工业污水排放造成水质型缺水。我市中小型企业较多,排污分散,并且处理达标率普遍较低,不少污水直接排人河道,加上河道的稀释自净能力有限,造成纳污河道普遍污染,工业污水的排放是引起我市部分区域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传统的纺织、印染、化工、钢丝绳、食品等行业为主要用水、排污大户。虽然近年来大多数企业也新建了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但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偷排、超排现象时有发生。各地虽已规划或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厂,但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健全,污水处理能力和达标率仍然较低,与苏南先进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种植业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水产养殖业大量使用饲料、畜禽养殖业粪便直接排放等加剧了水功能区的水污染。
三是城镇化集中居住,集中排污,雨污合流,使城镇区域的水面水质持续恶化。南通水功能区达标率长期低于30%,个别时段达标率低于20%。大量内河取水口水质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三、四级河道在农业灌溉用水高峰期水质恶化,导致灌溉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另外,海水的渗透,也使深井水水质的矿化度等指标超标,导致饮用口感变差,并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提高。
(三)生产生活用水浪费较为普遍
一是农业生产水利用率不高。我市农业用水主要为中西部地区的水稻生产用水,占农业用水总量的80%以上。水稻用水具有用水量大、时节集中、人工灌溉补充为主的特点,由于长距离灌溉中的渠道渗漏及蒸发,水量利用率仅有50%左右,遭遇干旱少雨年份,则造成缺水、断水现象。
二是城镇社区及农村生活用水浪费还很普遍。我市城镇及农村用水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供水管网老化、漏失严重,公共场所及居民家庭的节水型用水器具普及率较低,市政设施、建筑工地、餐饮、洗浴等场所及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其中管网漏失城镇地区25%以上,农村地区30%以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是社会对节水认知不足。不少人认为南通滨江临海,不存在缺水问题,对水资源的有限性及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认识普遍不够,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造成全社会的节水意识普遍不强。
(四)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利于水资源综合利用。
南通市水资源管理职能目前相对分散。主要集中于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但由于职责、职能划分不够明确,对于供水、排污、污水处理等涉水多头管理,实际管理过程中有相互推诿现象。其次,对于用水、排污、污水处理没有建立有效的市场制约机制,水价体系、污水处理排放费体系不能反应用水及污水处理的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
三、对加强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认知
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宣传节约用水对人类生存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科普讲座、中小学课堂、传播媒体、政策咨询机构等途径开展大力宣传,使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充分认识我市水资源所面临的压力,了解水资源保护、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及科学节水常识,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水危机感、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
(二)优化水源配置、调整产业布局,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
1、优化水源配置。按照优水优用、就近利用、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水源配置。高耗水的电力、钢铁等企业在沿江地区布局,就近取水;在沿海水源性缺水地区,适当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减轻水资源压力,同时大力发展沿海滩涂养殖业,充分利用海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内地工业用水尽量采用河道蓄水经过适当处理后作为工业用水,并积极推进如东平原水库建设工程,增强蓄水供水能力。部分可以开采的深井水作为战略备用水源,预防重大污染事故发生后作为生活用水,一般情况下禁止开采。
2、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耗水的新兴产业,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逐步限制高耗水产业的规模。对传统的小纺织、缫丝、小化工、食品加工等企业进行整合,向第三产业或其他优势产业转型。
3、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加大农业技术、设施投入,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如防渗灌溉、微灌溉技术、立体养殖技术等。工业生产中通过推广先进工艺,实行企业内部和工业园区内部的水循环综合利用,减少耗水和污水排放,逐步实现工业园区废水零排放。在城镇建设中,加强管网建设,改雨污合流为雨污分流,加大污水处理厂的规划与建设力度,引用国内外污水处理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对生产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能力和效率。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新型节水洁具的推广力度,减少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浪费。
(三)建立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取水费、用水费、排污费的市场调节机制。通过设定不同的用水收费和排污收费标准,鼓励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限制和约束高耗水、高排污、低效能行业。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根据“超用、超排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的原则,在定额范围内实行基本水价和排污费价格,超额部分实行累进加价,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和控制排污的杠杆作用。
(四)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监控、监管
对水利、建设、环保、农业等部门的涉水职能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三级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以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组建成立南通市水务局、各县(市)区水务分局和乡镇水务管理站,对涉水事务实行统一垂直管理。加快计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实行对取水、用水、排污及城乡社会公共供水管网、节点的实时动态监控。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不符合节水要求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整改,对违反规定进行取水和排污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按有关法规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