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0-06-0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的环境感知、智能分析、智能预警、智能决策及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的现代农业技术。智慧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融合嫁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集约高效、精准智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对依托现代科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我市智慧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组织推动下,我市智慧农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一)智能农业技术加快示范应用 

通过多元共建、项目引导、典型示范,全市共创建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单位25个,如东县被认定为全省智能农业示范县。建成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点累计达到334个,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18.5%,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主要表现为大型电商发展较快新型主体不断涌现产业链条加快延伸网销领域不断拓展,行政推动初显成效。累计举办农业电子商务培训班24期,培训2733人;全市现有农业电子商务网店数量达到935家,2017年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27亿元。如皋市被认定为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市。

(三)农业信息化管理起步发展 

管理平台基本覆盖,移动终端应用加快普及,部分行业开始信息化管理集成应用。先后建成南通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及南通市防汛指挥系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信息化展示平台等管理平台。 2018年南通市智慧农业平台建设已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 我市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我市在推进“互联网+农业”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有不少情况和问题值得重视。

(一)智慧农业刚刚起步,与产业化发展不相适应 

1、智能化生产仅为零星示范。农机“机器换人”工程建设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农业信息化普及应用缓慢;智能农业传感器应用较少,配套的硬件基础设施与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2、电商集群化效应尚未显现。2016年苏州、南京和宿迁共有5个县(市)列入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县50强,南通县(市)均未进入前50强;2018年,南通淘宝镇数量为2 个,宿迁、徐州分别为12个和11个。

3、农业信息化管理碎片化严重。信息化管理项目开发 “重平台建设,轻维护应用,重单行业开发,轻整合集成”;农业信息化系统管理分散、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 全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智慧农业农村建设脱节。

(二)智慧农业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1、信息管理及分析应用专门人才不足。部分信息管理人员技术业务不精通;农业企业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缺乏;信息分析及开发应用人员严重不足。

2、基层信息服务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县级农业部门信息科或信息中心多数与其他科室合署办公;乡镇一级还未建立信息服务站,大多只安排1人兼职;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和善于经营的农村信息员。

(三)智慧农业发展专门规划缺失、政策扶持不到位 

1、缺乏系统规划。尚未对智慧农业发展定位、区域布局、中长期发展目标与分阶段建设任务及推进措施等方面制定专门发展规划。 

2、配套政策有待完善。在加强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运维、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智慧农业人才引进培养等领域的配套扶持政策亟待完善。

3、财政投入不足。苏州、泰州、淮安每年安排500--1000万元用于智慧农业信息化建设,南通市级每年安排农业信息化专项经费只有几十万元。 

三、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将智慧农业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融合推进,强化顶层设计,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农业技术与物质装备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力争全市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尽早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一)强化共识,制定智慧农业发展规划 

1、规划先行。借鉴杭州等市经验,根据南通实际,切实制定我市智慧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及主要建设任务。

2、统筹安排。按照统一规划布局及建设任务,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应用。

3、立足当前。加强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农业物联网应用新模式,较大程度提升我市农业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二)突出重点,加大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推广力度 

1、农业生产应用领域 。加强智慧农业项目与技术对接,培植本土化的智慧农业互联网开发应用企业;加大智能装备和设施农业新技术的开发和消化吸收,同步推进相应软件开发应用;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对接,促进智慧农业科研成果转化。 

2、农业农村电商发展领域。加大对业内电商龙头企业的招引和政策扶持力度,吸引一批电商企业与本地优势特色农产品对接,推动“一村一品一店”发展;加大益农信息社建设实体化运作,以公益服务带动便民服务和电商服务。 

3、农业信息化管理应用领域 。加强智慧农业应用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大数据研究应用软件开发,推动移动互联网应用;加大系统集成和整合,促进智慧农业应用软件互联互通;加大智慧农业平台用户应用培训,提升平台应用效能。 

(三)招才引智,加强智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制定智慧农业人才引进培育计划及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引进培养既懂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又懂智慧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鼓励本地农业科技、管理人员通过多种途径,拓展信息技术技能,投资创办智慧农业企业。 

2、提升基层信息员素质。依托高层次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及本地大中院校,抓好基层各级农业信息员、“大学生村官”、农业龙头企业技术人员及职业农民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

3、健全机构人员编制。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要建立独立的农业信息工作机构,充实人员编制;乡镇设立信息工作专职岗位,村级也要尽量设专职信息员。 

(四)多措并举,加大智慧农业发展推进力度 

1、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将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共同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 

2、搭建平台载体。定期举办智慧农业展示会和农民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各类农业生产、加工、流动领域主体参与;大力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工程,为农业技术指导及产品营销提供便捷服务。

3、加强协同推动。组织涉农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智慧农业,加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信息技术研发企业的联合,实现业务协同、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

4、注重示范带动。以现代农业园区、规模设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推广农业物联网新技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示范带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