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志不改,道不变,做人民好医生——2022年人民好医生(医学技师)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周学军

发布时间:2022-11-3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0月17日,由人民日报社旗下新媒体人民好医生客户端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专业委员会推出的“2022年人民好医生(医学技师)推荐展示”活动结果发布,活动经过主办方初选、专家委员会评议、网络公示等环节,从640份来自全国的推荐表中最终推选出30名医师。其中,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技师、南通大学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副主任,九三学社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支社副主委周学军,荣获“2022年人民好医生(医学技师)”特别贡献奖。

周学军从医三十余载,志不改,道不变,专业是他心底烙印的图腾。学习滋养的灵魂,趟过逆境之后开挂的人生,是默默厚积后的薄发。

生于平凡,读书启梦

百学先立志。出生于本地农民家庭的周学军,十年寒窗不敢有一日懈怠,因为他深知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1983年,17岁的他,一纸答卷和优异的成绩,终于圆梦“跳出农门”,进入南京第二卫生学校,就读放射技术专业,自此开启影像专业生涯。当时,对于年少的他而言,这个新兴专业只是命运的一个安排。

主动学习来源于兴趣。放射技术是一种医、工结合的专业。入学后,因对工科的兴趣,误打误撞,他对放射技术专业最终由兴趣变成了爱好。整个中专期间,他心无旁骛,沉浸式学习与名列前茅是他的标配。现在,学习已然是他每日不可或缺的“一餐”,是一种习惯。理想越高,抱负就越大;安于现状,必将沉沦于平凡。中专毕业,他毅然决然婉拒了留校工作的机会,他认为只有临床实践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实现他生命至上的理想。

逆境砥砺前行,顺境因感恩而坚守

卧久为行远,俯久待飞高,逆境中的历练造就成长,坚持终会收获。医学影像学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传统放射学技术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分支,专业人才稀缺,能担任设备维护使用者更是凤毛麟角。中专时期夯实的基础,使周学军与时代需求完美契合。但刚刚开启的职业生涯,却狠狠地刁难了他。九十年代初期,医院购置了第一台磁共振成像设备,实现了“0”的突破。之后十多年,因为时代和专业发展等各类因素共同影响,医疗工作量不断增加,而设备却没有更新添置,这为临床诊断带来不少的困难。

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日复一日重复着成像检查,使他对自己曾经的理想开始迷茫。然而,面对设备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丰厚的报酬和大展拳脚的机会,他依然选择了坚守。

厚积而薄发,行稳终致远

谈起他的专业生涯,周学军总是用“公平”二字简单概况。1989年,江苏省首次举办医学影像技术学术活动,初出牛犊的周学军,积极参与各项学术活动,立足本职岗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专业领域不断探讨和创新,频繁在省学术年会作专题讲座。1997年,江苏省医学会医学影像技术分会成立,他是南通地区唯一入选的委员。2009年,江苏省医学会医学影像技术分会第四届委员会改选,周学军当选副主任委员。2015年,当选候任主任委员。2018年,当选主任委员,任期内,为促进专业长期发展,他带领团队耗时3个月对全省影像技术专业领域从业人员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健全专业学组和青年委员会,完善分会组织架构。2017年,当选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委员。2021年,当选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完美地诠释了“有位才有为”和“有为才有位”。

薪火相传,反哺专业成长

“发展是进步的金钥匙,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这是周学军的口头禅,也是他的行动准则。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类影像专业书籍。作为专业领域学科带头人、大学教学工作者,推动专业持续发展是他终不可释的使命和刻骨铭心的牵绊。近年来,他制定《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简介》、修(制)订《高等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审定复审《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参编影像检查技术国家级专家共识。对于教材,他总是一丝不苟。8部国家规划教材的背后,是他日复一日伴着晨曦微露的呕心沥血、字斟句酌。在初稿的勘验阶段,每天只有四个小时的睡眠,他一干就是6个月。他说:“教材不会说话,我必须保证内容的科学严谨”。笔者好奇地问他有没有想过稍稍休息一下,他稍显惊讶之后,只淡淡一句“我的教材还没有编完,真没时间想这个问题。”

(许波银)